问:上善若水,水善利万物而不争。直辱他人,何谈道德。
道言不争,乃“争”过了。
道谈无为,乃“为”过了。
既非“圣人”,亦非“侯王”,更非“得道”,为何不争?为何不为?
所争者,替天行道而已。
所为者,代天宣化而已。
上善若水,水无一成形,而有万形。
圣德如水德。水之怒,肆虐千里,摧山毁城,德乎?害乎?
上德无德,无德者,不拘执于世俗道德。
大我无我,无我者,方脱樊笼得见真我。
红尘如戏,人生如梦,既然如戏如梦,何来辱与不辱。
若纯阳真人等仙真,游戏人间、超脱佯狂,照此而论,岂不也辱于人,失于德?
易氏做秀,我亦做戏……
然局外人看不开,非要“争”道德牌坊,而彰自身之“德”高一筹。
我亦只能假戏真做,陪他玩玩了。
否则,倘若“不争”,人或谓:哑口无言、心虚无语、傲气无人……
总之,无论争与不争,皆为错;无论为与不为,皆有“法”可破。
与其“不争”而受误解,不如“争”而存争议,更加潇洒自在。
是以:世人善言者,吾亦善之;世人妄语者,吾亦妄之。
无心者,并非无心;而是无执心、无常心、无恒心……
为道者尚“真”,而不求失真之“善”与“美”。
真之德,其德若璞玉,有棱有角;其德若婴孩,时哭时闹……
真之德,既然“混兮,其若浊”,又何必以清白示人呢?
得到了,就意味着失去;成功了,就暗藏着失败;
高尚了,就意味着虚损;亏缺了,就昭示着弥补……
所以,俗人昭昭,圣人昏昏。
人为地给自己抹上污秽,是为道者“若愚”、“养愚”之妙法。
又,释教常诵宝号: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。然观音亦有三十二相。
其中,忿怒相即其一。
怒目,是否有违“慈悲”本意?
不过方便法门矣。
世人往往得道之“表”,而不得其“里”;
喜道之“清”,恶道之“浊”;
执道之“形”,而弃道之“神”。
我已忘记了江湖,江湖却始终忘不了我……
悲哀!
|
一共有 0 条评论
发表评论
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,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。